很多患者朋友常常很疑惑,放疗后到底能不能拔牙?有的患者说:可以拔牙,因为主治医生说了影响生活可以拔,但有的患者说:不能拔牙,自己的主治医生说不能拔牙。。。。那究竟放疗后可不可以拔牙呢?
要回答这个问题,首先要清楚一点,患者的放疗部位到底在哪里,放疗的剂量是多少,这些才是影响拔牙的关键因素。
如果患者的口腔部位并未受到照射,那么就完全不用担心拔牙的问题,如单纯颅内、胸部、腹部、盆腔及乳腺部位的放疗等。
如果头颈部肿瘤放疗照射到口腔(如鼻咽癌、舌根癌、牙龈癌等),尤其是在口腔的照射剂量比较大的时候(≥30Gy),放疗后尽量不要拔牙。在此情况下如果的确需要拔牙,需要在放疗结束3年后拔牙。如果口腔照射剂量≥60Gy,即使是放疗3年后再拔牙也会有较大的风险。
放疗后为什么不能拔牙?
口腔癌、鼻咽癌等放疗后容易导致放射性龋齿、牙龈红肿、齿槽溢脓等多种难治性口腔疾病,严重者可发生放射性颌骨坏死。
放射性颌骨坏死的危险因素包括放疗方式与剂量、放疗后颌骨手术、放疗后拔牙、患者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、肿瘤分级以及肿瘤对周围颌骨的浸润等,而放疗之后的口腔、颌面部手术及拔牙是其常见诱因。因此,口腔癌、鼻咽癌放疗后尽量不要拔牙。对于放疗后发生龋齿的患者,主要以修补龋齿为主。
什么是放射性颌骨坏死?
放射性颌骨坏死主要特征是坏死及感染,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、张口受限、语言障碍、吞咽困难、死骨暴露、面颈部软组织瘘管经久不愈,严重者甚至出现颌骨病理性骨折。一旦抗感染治疗无效,炎症可使患病部位皮肤形成瘘管,终日脓血不止,患者因不能正常进食而出现营养不良,甚至出现恶病质,最后死于脓毒血症或全身器官功能衰竭。
放射性颌骨坏死的后果非常严重,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,故重点在于预防,尽量避免高危因素,如高剂量放疗(如果没有涉及颌骨靶区,颌骨的照射剂量应尽量控制在≤30Gy;
如果涉及照射颌骨,尽量减少颌骨照射体积和剂量)放疗后拔牙及手术创伤等。放疗后拔牙的主要原因是放射性龋齿,因此要在放疗全程(放疗前、放疗过程中及放疗后)重点预防放射性龋齿。
放疗过程中:口腔内发现溃疡时,可局部涂抗生素软膏并加强口腔护理,及时治疗早期出现的感染。局部应用氟化物有预防放射后继发性龋齿的效果。放疗后有口干燥症的患者应当局部使用氟化物、人工唾液。对非照射区可采用口腔支架予以隔离保护,减少放射剂量。
放疗后
1、注意休息,勤漱口,保持口腔卫生。
2、适当补充营养,对于进食困难的患者,可以请营养师制订个性化营养方案。
3、坚持运动,坚持进行张口锻炼及口腔康复按摩,包括左右脸颊、上颌部、下颌部及唇部按摩。
4、定期复诊,及时检查口腔情况。即使没有出现并发症,放疗后第1年也要坚持每1~3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,以后可以根据情况调整至每半年至1年检查一次。
5、口干明显者,可以用桑叶、菊花、玄参、麦冬、天花粉、石斛、北沙参等中药煎服以增液生津,扶正固本,能有效缓解口干、咽喉不适;也可使用人工唾液缓解口干症状。
放疗后必须拔牙怎么办?
放疗后应该尽量避免拔牙,因为放疗后拔牙被认为是放射性颌骨坏死的主要危险因素。由于解剖学的差异,下颌骨比上颌骨更容易发生坏死,尤其是在下颌磨牙区的颊侧骨皮质处,这是由于该区域下颌骨血供相对较差,骨质较致密,吸收射线较多。
对于出现严重的牙周炎、牙龈炎、高热,或者因外伤等原因必须拔牙的患者,一定要与口腔科医生进行详细沟通,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完备的治疗方案。一般包括完善治疗前血常规检查,尽量减少手术创面;提前3天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,抗生素的使用一般要持续到手术后1~2周,并在使用后的第3天以及第10天复查血常规,并注意有无发热、口腔肿痛、瘘管形成等情况。